我一直都認為每個人最少可以成為一書作家:也就是一輩子只出一本書的作家。只要把自己的故事質樸而真摯地書寫自然就是一篇動人的小說。而真正作家的挑戰是在第二本、第三本,要能持續不斷的書寫需要細膩的神經和一顆多情多感的心:這樣才能在微小之處洞察人內心最細微的變化和與周遭環境的互動;除此之外加上不太差的邏輯(有些人的情節真的有問題)還有,勤勞。不管是三島先生還是村上先生能夠成為一代文豪都具有這個特質。轉瞬間的靈感固然重要,但是勤勞才是一澈源源不斷提供思想的清泉。 

網路上某個群組的文章看了好些日子,我發現也有類似的東西:人若是處在非常痛苦的深淵裡也會寫出像樣的文章 。就算不能成篇,也總會有一兩句處碰到內心的佳句。例如:

「真正痛過的人,一定都知道在那些與世界沒有任何連結的夜裡,是多麼的狂亂、顫抖、扭曲......」
「......一轉身離開的你,要用我無盡的時間去遺忘......」
「只到有一天,我才真正明白了什麼是分手。那不是永遠不見面,而是即使見了面也毫無意義。」


相同的我一樣好奇:有多少人能在激情過後仍然保持同樣深刻的角度去考察自身的存在?或是去思考、鋪陳無關情愛的事務與自身的關連?這像是現場演唱會或是演奏會光是從空氣中傳來音響的震動都可以挑動人心,但是同樣的音樂錄成唱片後,光靠音樂的本質是否能同樣扣人心弦就是另一回事了。

杜甫,我曾將他排在李白之後只因為他不及李白瀟灑。可是今天重讀到:「艱難苦恨煩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我好像可以體會到他當時逐字斟酌想要表達胸中之悲的心情。對於這首登高評價兩極,有人認為如此工整對丈有落俗的危險,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七律之最:每聯都是發自內心的省察字字心傷。我現在偏向後者,就算真的不比白的逍遙灑脫,但是論與人心相通、相應之處杜詩是絲毫不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oro 的頭像
    noro

    青青‧草

    no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